当前位置:首页 > 特色疗法 > 经络 > 正文

怎样记住经络腧穴主治及配穴?

2023-01-19 20:36:37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怎样记住经络腧穴主治及配穴?

1每天把14正经的穴位从头到尾念一次,那个不熟悉的马上复习、找个人在他身上取一下;这是基本功。

2主治按照我个人归纳,主要分为3类:

(1)经脉主治:经脉所属的脏的病变(腑的除外)。如神门、大陵可治疗心悸、心痛。

(2)近治作用:穴位附近的关节、脏腑疾病。如腰阳关可以治疗腰痛和附近的生殖泌尿系统病。

(3)远治作用:穴位所在的经脉沿途经过的各种脏腑、关节疼痛――具有远治作用的穴位主要分布在肘膝关节一下,如足临泣可治疗胆经在头部经过部位的疼痛,也可以治疗视物模糊;合谷治疗大肠经循行经过的下牙痛

3配穴有歌诀辅助记忆。但是更重要的是结合12经脉、奇经八脉的原理,以及多研究一些病案、在活学活用中记忆配穴规律。比如我记忆八脉交会穴,就是顺着奇经八脉特性来记的;八会穴里面,以“腑会中脘”为例,胃是后天之本,是六腑里面最重要的;而中脘正是主治诸多胃病的穴位。

注意穴位所在位置和五脏关系,原穴配络穴

二、经络穴位作用图表

朋友,要那个没用,而且没必要记那么多穴位,推拿的真缔根本不需要那些,推拿手法学上有几百个手法,其实就是两个,一个是松解,一个是复位,松解就是松解软组织和关节,复位就是复位关节,那么只要在安全的前提下,你想怎么松解都可以,没有谁规定说一定要用某个手法或者按某个穴位,想推想拿想点想按想提想提想捏,全在你个人喜欢和方便操作。而且,松解类的手法只是为了整复提供基础,没有谁听说过穴位整复的,有机会可以讨论一下,站内信联系,还有啊,推拿点按穴位,有多大点用?讲持久,那是绝对没有针有用,讲深入,难道你的指力还能比针更深?而穴位的治疗作用是需要在一定量的刺激情况下才会有效,这个量包括了时间和力度,就推拿时点那一两下,有个屁用

三、何谓五输穴?其名称有何含义

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腧穴,即井、荥、输、经、合。各经的五输穴从四肢末瑞起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并以水流大小的不同名称命名,比喻各经脉气自四肢末端向上,象水流一样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

四、人体的穴位分步和作用

穴位:

医学上指人体上可以针灸的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也叫穴、穴道。 穴位(acupressure points)究竟是什么

1882年,布里克斯发现人体表面存在温点和冷点而被誉为躯体感觉生理学的先驱。其实,早在二千多年以前,我们祖先就已经知道人体皮肤上有着许多特殊的感觉点。公元前五至一世纪写下的著名医典《黄帝内经》就已指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并记载了160个穴位名称。晋代皇甫谧编纂了我国现存针灸专科的开山名作《针灸甲乙经》,对人体340个穴位的名称、别名、位置和主治一一论述。迨至宋代,王惟一重新厘定穴位,订正讹谬,撰著《铜人腧穴针灸图位》,并且首创研铸专供针灸教学与考试用的两座针灸铜人,其造型之逼真,端刻之精确,令人叹服。可见,很早以前,我国古代医学家就知道依据腧穴治病,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腧穴学的完整理论体系。

《类经·人之四海》载:“输、腧、俞,本经皆通用。”因此,腧穴又有输穴、俞穴之称,也有叫穴位、穴道或孔道的。按照中医基础理论,人体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既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于体表的部位,还是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的施术部位。穴位具有“按之快然”、“驱病迅速”的神奇功效。然而,穴位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它真是人体的特殊结构吗?长期以来,人们对此推测纷纷,莫衷一是。

中医讲究的穴位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有人从穴位的电学特性去探讨,发现皮肤上的某些地方存在导电量特别高的“良导点”,它们的位置与穴位的位置相吻合。但后来又发现,全身穴位总面积不过体表的万分之四,而电阻部位却多得多。后来人们又用最弱电流刺激肌肉,凡是能使肌肉产生最大收缩效果的地方就叫运动点。经对照发现,运动点与穴位的分布几乎一致。但运动点的机制是什么,还不太了解。又有人研究了穴位与神经的关系,发现几乎所有的穴位都与神经相关联。某一穴位与某一脏器的神经往往同属于一个脊髓节段。在胚胎发育时期,皮肤与神经是同源的,神经中枢存在着各皮肤区域与脏器的投射点。但是相反意见认为,非穴位区域下也都有神经分布,它们在组织学上并没有差别。还有人发现穴位与血管、淋巴管关系密切,穴位处的皮肤温度比别的地方要高一些,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复杂关系形成了穴位的奥妙。

许多人从穴位的电学特性去探索它的本质。1950年,日本的中谷用12伏直流电通过人体皮肤,发现皮肤上存在某些导电量特别高的“良导点”,它们的位置与穴位位置吻合。此后不久,法国著名针灸学家尼伯亚特在助手的协助下,应用测定皮肤电阻方法证实了这一现象,并确定穴位电阻只有它周围皮肤电阻的一半。在尸体上进行的测量也获得同样的结果。50年代后期,我国学者有关穴位电生理的研究,也基本肯定了穴位具有低电阻高电位的特性。然而,据推测,全身穴位的总面积仅占体表的万分之四,而全身体表电阻的部位却很多,远远不限于穴位的地方。况且,如进食、睡眠、运动等生理活动,时序、季节、气温等外界环境改变以及精寸心理状态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皮肤电阻值。难怪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感叹:以此(皮肤电阻测定法)测定经穴颇有困难。法国德拉·富耶花了五年时间,应用此法测定穴位,所得结果却与中国穴位大相径庭,不得不揪然中止这项研究。

也有人将古老的腧穴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比拟分析,力图用新理论、新概念阐释它们。譬如,电流刺激肌肤,被刺激的肌肉会产生收缩。用最弱电流刺激而产生最大肌肉收缩的体表部位叫运动点。美国学者金林对照运动点位置与传统穴位位置后提出,两者的分布近乎一致。日本的兵头正义与美国的弗罗斯特等人,则把穴位同触发点进行比较。触发点被认为是机体肌肉组织中的局部交性部位,具有深层组织敏感、结节及伴有放射痛的特点。虽然其产生机制尚不清楚,但是一般认为,它是由于疼痛或其他原因引起肌肉痉挛,内分泌失调或肌紧张造成的。针刺穴位时,由于组织间相互磨擦和金属针与组织电介质之间相互作用,会引起局部组织中肌肉纤维和神经纤维损伤。此外,两者的分布也略同。因此,他们认为穴位的某些特性与触发点极为相似。有人甚至认为,它们不过是同物异名罢了。还有研究报道,穴位和差电点、皮肤活动点等都有密切关系。这些多途径的研究,从侧面反映了穴位的特性,对于探明穴位的奥秘,无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