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健康 > 心理减压 > 正文

潜水6米会得减压病吗?

2023-01-12 11:56:20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潜水6米会得减压病吗?

理论上10米以内应该是没有患减压病的风险的。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所以严格遵守操作规范还是很重要的

二、减压病的病因

潜水作业、沉箱作业、特殊的高空飞行等,如未遵守减压规定,可出现氮气泡压迫或血管栓塞症状,致减压病。

水下作业时,身体每下潜10m,大致相当于增加一个大气压的压力,所增加的压力称附加压。附加压和地面大气压的总和,称总压或绝对压。机体在高气压环境下,肺泡内各种气体分压随之增高,并立即与吸入压缩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分压相平衡。因肺泡内气体分压高于血液中气体压力,气体便按照波义耳定律,相应地增加了气体在血液中的溶解量,再经血循环运送至各组织。其中大部分氧及二氧化碳迅速被血红蛋白及血浆内成分所吸收,仅少量以物理状态游离于体液中。氮在体液内的溶解量与气压高低和停留时间长短成正比。由于氮在各组织中溶解度不同,因此在组织中分布也不相等。氮在脂肪中溶解度约为血液中的5倍,所以大部分氮集中于脂肪和神经组织中。

当人体由高气压环境逐步转向正常气压时,体内多余的氮便由组织中释放而进入血液;并经肺泡逐渐缓慢地排出体外,无不良后果。当减压过速,超过外界总气压过多时,就无法继续维持溶解状态,于是在几秒至几分钟内以气泡形式聚积于组织和血液中;减压愈快,产生气泡愈速,聚积量也愈多。氮可长期以气泡状态存在。在脂肪较多而血循环较少的组织中,如脂肪组织、外周神经髓鞘、中枢神经白质、肌腱和关节囊的结缔组织等,脱氮困难。除了血管内的气泡外,氮气泡往往聚积于血管壁外,挤压周围组织和血管,并刺激神经末梢,甚至压迫、撕裂组织,造成局部出血等症状。在脂肪少而血流通畅的组织中,氮气泡多在血管内形成栓塞,阻碍血液循环。气泡并可引起血管痉挛,导致远端组织缺血、水肿及出血。根据栓塞部位及其所引起的组织营养障碍程度和时间,可产生一系列症状。此外,由于血管内外气泡继续形成,造成组织缺氧及损伤,细胞释放出钾离子、肽、组胺类物质及蛋白水解酶等,后者又可刺激产生组胺及5-羟色胺。这类物质主要作用于微循环系统,致使血管平滑肌麻痹,微循环血管阻塞等,进而减低组织与体液内氮的脱饱和速度。所以在减压病的发病机理中,气泡形成是原发因素。

三、潜水后 如果急速冲水底上升会造成什么气体变成泡在身体中留存产生减压病

氮气。

这个问题与气体的溶解度有关。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氮气犹为显著。

一、潜水时,由于压强很大,氮气会溶解在血液中,不过这时对身体没有影响,因为这时氮气已经溶解,不是以气体方式存在于血液中。

二、快速上浮时,压强急剧减小,氮气的溶解度也急剧减小。原来已溶解在血液中的氮气会析出气泡存在于血管中,造成血栓,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三、正确的上浮方法是:缓慢上浮,到一定深度停留一段时间,待体内氮气排出体外而不是在血管中形成气泡后,再上浮到一定深度停留。

四、减压病的治疗:使用高压舱。

此病在二战时就引起了世人的重视,但目前还没特效药物。一般使用高压舱进行治疗。

将病人放入高压舱增压,使体内气泡溶解,再慢慢减压,让氮气排出体外。不过治疗时间长。

氮气

氮气。。

四、什么是减压病

有潜水作业、沉箱作业、特殊的高空飞行史,且未遵守减压规定,并出现氮气泡压迫或血管栓塞症状和体征者,均应考虑为减压病。国外学者将减压病分为轻级(Ⅰ型)和重级(Ⅱ型)。凡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或循环、呼吸系统受累者均属重级。实际上约1/3的患者为Ⅰ和Ⅱ型复合病例。, 我国卫生部将急性减压病分为轻、中、重三级:, ①轻度表现为皮肤症状,如瘙痒、丘疹、大理石样斑纹、皮下出血,浮肿等;, ②中度主要发生于四肢大关节及其附近的肌肉关节痛;, ③重度凡出现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障碍之一者。, 采用多普勒(Doppler)气泡检测仪能在症状未发生前,就及时在心前区大血管内发现流动气泡,称为“超声监视”。磁共振检查可见到脊髓损害的部位。本病疼痛症状须与一般外伤和炎症相鉴别。其他潜水疾病如肺气压伤、急性缺氧、氧中毒及氮麻醉等必须与潜水减压病鉴别清楚。, 对减压性骨坏死的常规诊断用X线片检查,根据骨骼X线改变分为三期。还可用99m锝进行闪烁骨扫描显影或γ照相摄影,可较早发现一些在X线片上未能查到的病灶,但不能显示囊变与钙化病灶。

五、减压病是什么

减压症,俗称潜水员病或沉箱病,(英文:Decompression sickness,简称DCS),泛指人体因周遭环境压力急速降低时造成的疾病。这是潜水危害及气压病的一种。

潜水员必须进入再压舱以避免减压症。减压症可因下列几种状况发生:

潜水员急速上浮,或在长时间或深潜后没有进行减压停留;

未有加压设施的飞机升空时;

飞机的座舱增压失效时;

潜水员于潜水后马上搭乘飞机。纵然飞机有进行加舱,但座舱压力若未能维持在海平面的压力时亦会出现;或

工程人员从加压后排除地下水的沉箱或坑道出来时;

航天员进行太空漫步,或舱外活动时,而宇宙飞行服内的压力较舱内压力低时。

这些状况都会使溶在身体组织内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溶出,在体内形成气泡致病的。

根据亨利定律,当一种在液体上的气体的压力下降时,该气体溶于液体的量亦会下降。示范这个定律的例子就是当开启软性饮料的樽或罐时,气体会从中出来,在液体中亦有气泡。这些二氧化碳的排出是因在容器内的压力下降至大气压力。

同样地,氮气是一种存放人体内的组织及体液。当身体暴露于压力下降的环境时,氮气会溶于离开身体的气体中。若氮气被逼离体液的速度太快时,气泡会在身体内形成,造成减压症的症状,如皮肤发痒及皮疹、关节痛、感觉器衰弱、麻痹及死亡。

因其它过程而造成的空气栓塞症,与减压症的大部份症状相似。这两个被分类为减压病。

最早记载减压症的报告在1841年,由一位采矿工程师发现很多煤矿工人从隧道高压环境出来后出现肌痛抽痛的状况。潜水艇驾驶员朱利尔斯(Juius H. Kroehl)在1867年的潜水艇试验中因减压病丧生。另一名早期的减压症病患是1869年时一位使用潜水衣潜水的人员。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