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健康 > 正文

处暑|天津市名中医邵祖燕教授谈节气养生

2023-01-12 17:12:25  来源:网络   热度:

处暑|天津市名中医邵祖燕教授谈节气养生

处暑 ,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时间点一般在公历8月23日前后。

名医小传

邵祖燕

1939年出生,教授、主任医师,天津市首届名中医、天津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原副院长。

邵祖燕教授1963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从医五十余年,宗《内经》《伤寒论》之旨,承东垣、叶桂之说,以中医相关理论为指导,突出中医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联系西医学试验,取得了理论和临床方面的突出进展。对中医脾胃病的认识和治疗,具有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脾胃之升降理论独具见解。 

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上的秋天,处暑仍在三伏之中,尚未完全摆脱长夏季节,暑热之气较盛,暑热伤气,容易导致脾虚生湿,而暑必夹湿,湿邪最易困脾,这样的气候极易造成脾胃气机升降失调。

01脾胃和合升降有常

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的基本形式,脾胃同居中焦,是升降运动的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升清” 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正常输布。

“降浊” 是指食物入胃,经胃的腐熟,下行小肠,经小肠的分清泌浊,将浊者由大肠排出。

脾升胃降协调平衡是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环节,胃之通降赖脾之运化,脾之运化升清又赖胃之受纳和降。升降有序,气机调畅,则水谷精微得以输布,水谷之糟粕得以下行,从而维持“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之正常生理功能。

天津市首届名中医邵祖燕教授指出,若因四时气伤,起居失常,情志失调及饮食劳倦等损伤脾胃,或脾胃本虚均可致脾胃枢机不利,气机不调,升降失常。在胃则气机郁滞,通降失职;在脾则运化失健,清气不升。脾胃运化失常,升降失序,传导障碍,出入不利而容易出现食欲不振、气短倦怠、脘痞胀满、疼痛、腹泻、便秘等诸多病症。

处暑季节 养生 防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平稳情绪

《黄帝内经》曰:“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研究报道,暴怒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提高。 “发怒”是一种很危险的情绪,暑湿之季,人容易焦躁和被激怒,宜疏解情绪,平稳心态。

②调适起居

处暑节气正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中阴气递增,阳气递减,人体的阳气也随之内敛。早晚温差逐渐加大,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尤其脾胃病如胃痛、胃痞、腹胀、泄泻等也是常见病多发病。

所以, 要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睡眠 ,这样不仅可以消除身体疲劳,还能使大脑达到良好的供血状态。平时应保持工作、休息的环境干燥、通风,潮湿、阴冷的环境容易导致湿邪入侵体内。

③ 健康 饮食

饮食要清淡,多食清热、利湿的食物, 如莲藕、黄瓜、白菜、苦瓜、冬瓜、绿豆、莲子等。少吃油炸辛辣、大补大热的食物,像羊肉、牛肉、葱、蒜等食物, 烟酒也应戒掉,少吃甜食。 西瓜虽然有清凉解渴、消暑除烦之效,但 冰镇后的西瓜属寒凉之品,贪食过多,易引起腹痛腹泻,加重体内湿气。 湿热困脾或脾虚生湿,都会使体内聚集大量的湿气。

我们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达到祛除湿气的目的,如薏米红豆粥就是去湿佳品。另外,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等也可以补气清暑。只有脾胃调理好了,体内湿气才能正常地转化代谢。

02天人合一取法阴阳

邵祖燕教授特别提醒,处暑时节的天气会发生变化,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

① 处暑时节的天气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爽,阳气会逐渐收敛,这时容易出现 “秋乏” 现象。而睡眠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能使大脑、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是 养生 美容的重要方法之一,应充分利用睡眠来调养身体。 建议每天多睡1小时, 以养精蓄锐,为第二天准备好充沛的精力。

②这个季节要注意少吹空调多通风, 使空气流通,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潮热湿浊之气,更有利于人体 健康 。

③ 秋季 养生 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处暑时节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所以 这个时节我们运动不宜太过,尽量选择运动量较小的活动,避免大量出汗, 以伤阳气,应以打太极、散步等轻松的 体育 锻炼为主。

④ 邵祖燕教授表示,中医强调“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四时节气与人体阴阳也是紧密相连,每年不同节气有其相应的 养生 之道。这样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 健康 长寿,颐养天年。

中医夏季养生法

中医夏季养生法大全2017

夏天,指阴历4月至6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其间包括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等六个节气。在一年四季,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医夏季养生的知识,欢迎阅读。

饮食调养

夏天应重视饮食调养,这是因为当人在炎热的环境中劳动时,体温调节、水盐代谢以及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和泌尿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最终导致人体代谢增强,营养素消耗增加。另一方面,天热大量出汗,又导致了了许多营养素从汗液流失。而夏天人们的食欲降低和消化吸收不良又限制了营养素的正常摄取,所有这些均有可能导致机体营养素代谢紊乱,甚至引起相应的"营养缺乏症或其他疾病。夏天的饮食调养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方法是:

1.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素

(1)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

这是因为高温条件下,人体组织蛋白分解增加,尿中肌酐和汗氮平衡。因此,蛋白质的摄取量应在平常的基础上增加10%-15%,每天的供给量须达到100克左右,并注意补充赖氨酸。蛋白质以鱼、肉、蛋、奶和豆类中的蛋白为好。

(2)要补充维生素

这是因为热环境下维生素代谢增加,此外,汗液排除水溶性维生素增多,尤其是维生素C.有人测定,每毫升汗液中维生素C可达10微克,如排汗5升,则损失50毫克,此外汗液中还含有维生素B1和B2.因此,在夏天人体维生素需求量比普通标准要高一倍或一倍以上,大剂量维生素B1、B2、C乃至维生素AE等,对提高耐热能力和体力有一定的作用。

新鲜蔬菜及夏熟水果如西红柿、西瓜、杨梅、甜瓜、桃、李等含维生素C尤为丰富。维生素B族在粮谷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蛋类中含量较多。夏季人们可以适当补充这些食物,亦可适当口服些酵母片。

(3)要补充水和无机盐

当机体内大量出汗或体温过高时,不但体内水分不足,而且还会流失大量的钠、钾。而缺钠可引起严重缺水,所以要补充水分和无机盐。水分的补充最好是少量多次,这样可使机体排汗减慢,减少人体水分蒸发量。钠的补充,要视出汗多少而定。如果一个人工作8小时,出汗量不超过4升,则每天从食物中摄取18克食盐就可以了;出汗量若超过6升,则另需从饮料中补充,但饮料中的氯化钾浓度不宜超过0.2%.钾盐的补充为为日2片钾片,每片钾片含钾25毫摩尔。另外,可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类或豆类制品、海带、蛋类等。

汗液中除含有钠、钾外,还含有钙、镁、铁、铜、锌、硫、磷、锰、铬等,若不及时补充,同样能引起机体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的紊乱,影响耐热能力,极易诱发中暑。所以,夏天一定不要忘了补充水和无机盐。

2.多吃些能清热利湿的食物

夏季饮食调养,除了要补充一些营养外,还必须多吃一些能够清热、利湿的食物,其中清热的食物宜在盛夏时吃,而利湿的食物,应在长夏时吃,因为认为“长夏多湿”.那么,又有哪些食物具有上述作用呢?

西瓜:炎夏盛暑,吃上几块西瓜,不但能清热解毒、除烦止渴,而且能利尿,帮助消化,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西瓜所含糖、盐类、蛋白酶,能降低血压,软化血管,抗怀血症,治肾炎水肿。研究还表明,有烟酒嗜好和喜食咸的人易患食道癌,但常食西瓜可以减少患食道癌的危险。

苦瓜:在我国广东省流传着一首客家山歌:“人讲苦瓜苦,我话苦瓜甜;甘苦任君择,不苦哪有甜”,苦瓜因味苦而的名。所含维生素C量很高(84毫克/100克),还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B等。江苏苦瓜每百克含铁6.6毫克,殊为惊人。

下面介绍几例苦瓜食用方法。

用苦瓜做成凉茶,夏季饮用,清火消暑;

将苦瓜切成片,盐腌片刻,再加以肉糜,用蒜头、豆鼓同煎、色美危鲜;

治中暑发热,用鲜苦瓜一个,截断去瓤,纳入茶叶,再合上,悬挂通风处阴干,每次5-10克,水煎或泡开水代茶饮;

烦热,口渴,用鲜苦瓜一个,剖开去瓤,切碎,水煎服;

用鲜苦瓜一个,捣烂如泥,加糖适量,和匀,2小时后将水滤去,一次冷服,可治急性痢疾。

桃:鲜桃属营养保健型水果,我国古代称佛桃为“寿桃”,蟠桃为“仙桃”,常作贡果或赠品,认为“观之赏心悦目,食之益寿延年”.

乌梅:盛夏之际,为保全家身体健康,最好多喝些乌梅汁,酸梅汤。乌梅性平、味酸,入肝、脾、肺及大肠。具有解热、除烦、止泻、镇咳、驱虫等功效。据现代医学考证,乌梅含有苹果酸、琥珀酸、柠檬酸、谷甾醇蜡样物质等。盛夏多食乌梅,首先可以增加抗菌力,因乌梅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结核、绿脓杆菌及各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草莓:原产欧洲,本世纪初传入中国,草莓果肉多汁,酸甜适口,香味浓郁,营养丰富,有“水果皇后”的美称。草莓不但好吃,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它具有清暑、解热、润肺化痰、利尿止泻、助消化等功效。近年有又现它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脑溢血等具有一定的功效。果实中的维生素及果胶,对治疗痔疮、高血压、高胆固醇等均有显著效果;由它提炼的“草莓胺”,对治疗白血病、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病也有功效。草莓的吃法很多,除鲜食外,还可制成果酱、果汁、果酒、果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