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 居家养生 > 正文

凡欲治疗.先以食疗.即食疗不愈.后乃药尔.出自什么书?

2023-03-07 05:36:27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凡欲治疗.先以食疗.即食疗不愈.后乃药尔.出自什么书?

这是唐代名医孙思邈所著之书《千金食治》中关于治病的说法,现在常被引用。原句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二、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是

《小儿按摩经》可称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

三、花椒油对早谢有作用吗?

花椒油”在《中医杂志》 “花椒油”在《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中医杂志》:花椒油

【处方】 花椒10~12克 麻油100~200克

【制法】 先把麻油放入锅内煎熬,见锅内有烟雾后即可放入花椒继续煎熬,至微焦后即捞出弃去,待花椒油微温时即可饮用。

【功能主治】 杀虫通便。适用于小儿蛔虫性肠梗阻。

【用法用量】 以上为1次量,趁花椒油温热时1次顿服。

【摘录】 《中医杂志》

四、7损8益养生法

书中说道:“气有八益,有七损。不能用八益去七损,则行年四十而有阴气自半也,五十而起居衰,六十而耳目不聪明,七十下枯上竭,阴气不用,深泣留出。令之复壮有道,去七损以抵其病,用八益以补其气,是故老者复壮,壮不衰。”由此可见,所谓“七损八益”,是指性生活中有损健康的七种表现和八种有益保持精气,有利性生活的引导动作,如果能很好运用,可以避免七种有损害的表现,达到性生活和谐。

什么叫“七损”呢?《天下至道谈》说得很清楚:“一曰闭,二曰泄,三曰竭,四曰勿,五曰烦,六曰绝,七曰费。”即一损是指时阴茎疼痛,精道不通,甚至无精可泻,这叫内闭。二损指时大汗淋漓不止,这叫阳气外泄。三损是说性生活不加节制,交接无度,徒使精液虚耗,称为“竭”或“衰腠”。四损是说交合时阳痿不举,故曰“勿”。五损指交按时呼吸梗促,气喘嘘嘘,心中懊恼,神昏意乱,这就叫烦。六损是说在女方根本没有性冲动或性要求时,男方性情急躁,不善于等待,甚至态度粗暴,强行交合,这样的性生活自然极不协调,将会给女方带来很大痛苦,不仅损害其身心健康,还会影响胎孕的优劣,给下一代造成危害,因而叫“绝”,意即陷入绝境。七损是指交接时急速图快,滥施泻泄,徒然耗散精气而已,所以叫做“费”。

那么,什么叫做八益呢?原来“八益”指的是寓气功导引于两媾活动中。《天下至道谈》又写道:“一曰治气,二曰致沫,三曰知时,四曰蓄气,五曰和沫,六曰积气,七曰持赢,八曰定顷。”即一益是指之前应先练气功导引,导气运行,使周身气血流畅,故曰“治气”。二益是说舌下含津液,不时吞服,可滋补身体;又指致其阴液,亦为交合之所不可少者,这些都叫做“治沫”。三益是说要善于掌握交合的时机,这就叫做“知时”。四益即蓄养精气,做到强忍精液不泻。五益是指上吞唾液,不含阳液,双方在交合中非常协调。六益是说交合适可而止,不可精疲力竭,以便积蓄精气。七益是说交合之时留有余地,保持精气充盈,做到不伤元气,叫“持赢”,即持盈。八益是说两合时,男方不要恋欢不止,称为“定顷”,即防止倾倒之意。 由上可知,这里所说的“七损八益”是非常有益健康的,对维护男女身心健康,减少妇女疾病,乃至下一代的优生优育,都有着积极意义。

五、什么是“一气周流”

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先生在著作《四圣心源》中提出的“一气周流”理论体系,简洁而完美地阐释了天人合一理念的精髓,成为继往开来的一代中医大家。

黄元御先生提出的“左升右降,中气斡旋,一气周流”的理论模型,并非仅仅是一个抽象的理论模型,它是一种真实的境界,是一气周流的真实写照,是天人合一的真实描述。

人体一气周流是如环无端的,是一气,这一气像太极一样,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重重叠叠,无穷无尽。一气也是这样,如果分成五段,就是五脏之气,如果分成十二段,就是十二经脉之气。一气可以分到无穷无尽,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合起来不过是一气而已。打开以后可以分得很多很细,什么营卫气血,上中下三焦,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左升右降,中焦斡旋,可以分成很多种,但都是一气的变化,都是一气的不同形式。

大家可能觉得很抽象,那就用大自然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更加容易理解些。

首先,将人体比喻成一个“大自然”,按照传统中医的思想,大地(土壤)对应脾胃,地底下对应肾,树木对应肝胆,天空对应肺和心。

当大地(对应肾)回暖时,地下温度升高,阳光普照,树木(对应肝)吸收土(对应脾)中的水分和营养茁壮成长。其中,树叶在光合作用中释放了大量的水蒸汽(阳载阴升),当水蒸汽不断上升,上升过程中不断散发热量(对应心),将热量散布在天空,随着水蒸汽不断升高,形成云(对应肺),在这个过程中,树木生长了枝叶,创造了生命体存活的基础,整个大自然一片生机;当遇到冷空气,天上的云降而为雨(阴覆阳降),雨降到地面进入土壤(对应胃),最终流入地下(对应肾),如此循环反复。这个不停循环的升、降过程就可以认为是“一气周流”。古人站在以自我为中心的角度认知世界,发现人体与大自然有很多类同的地方,完全可以类比。在大自然循环中,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引起自然灾害,类比于人体,就可以认为是一种突发病,而沙漠化等环境问题可以认为是慢性病。

如:1)水蒸汽升不上去(左升),肯定就没有雨降下来(右降),水蒸汽升上去对应“生发”,降雨对应“收藏”,自然界的这种主次关系对应着中医养生的“阳主阴从”,所以,治病的时候要非常重视“生发”和“阳”。当体能不行,需要补阴的时候,首先要保证“生发”顺畅,否则,阴是补不进去的。2)当夏天持续高温时,水蒸气持续升腾,无法生成云,造成干旱,可以类比是左边“生发太过”的病,其本质是:右降不足;这个时候需要冷空气,对应中药“生脉饮”,冷空气来了,云逐步成形,最终形成降雨,干旱就解决了,同样,“生脉饮”用了后,“生发太过”的病就解决了。对于体育爱好者特别要身体素质一般的,当运动量过大的时候,就会发生“生发太过”,不仅不能形成收敛,同时,还将土壤里的水分都蒸发掉了,造成干旱,对应人体的就是阴虚,体能下降,因此,运动量一定要适度,人体生发不能太过,体能才能提高。3)冬天地下温度低的时候,地下水冰冻,形成了对水的收藏,对应“冬藏”。如果地下持续低温,土壤无法升温,树木就无法发芽,无法“左升”,大自然也无法显现生机,这种状况对应着现在比较普遍的肾阳虚。古人认为地下的温度升上来了,冰冻就解除了。针对这种问题,中医养生推出了桂附地黄丸,其中,附子这味药就是专门负责驱除肾中的寒气又补水。同样,对于体育爱好者,如果肾阳虚肯定在体内缺少“生机”,自然竞技状态无法保持了。4)树木被破坏,则太阳直接蒸腾土壤中的水分,形成水土流失,最终风沙就来了,这就对应人体“木郁生风”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是:植树造林,形成水土保持。从中医角度就是,生木气,补肝血,对应方剂是当归四逆熟附理中汤。如果还没有到水土流失的地步,就可以用桂枝汤,形成正常的生态循环。

其中,水蒸汽、树木的生长能力、太阳等都属于阳的范畴,雨、水属于阴的范畴。

“左升”对应生发,对应水蒸气的上升,对应着动脉血的运行,中医认为脾、肝、心是在人体左边发挥主要作用的;“右降”对应收敛,对应降雨,对应静脉血的回流,中医认为肺、胃、胆是在人体右边发挥主要作用的。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