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色疗法 > 针灸 > 正文

“五门”指皋门、库门、雉门、应门和路门,什么意思

2023-03-22 23:22:11  来源:网络   热度:

“五门”指皋门、库门、雉门、应门和路门,什么意思

1、皋门:拼音是gāo mén,古时王宫的外门。

2、库门:即古传天子宫室有五门,是指仓库的门。

3、雉门:意思是泛指皇宫之宫门;借指朝廷。

4、应门:西周时期,君王出入之门为正门,君王是“应天之命”而为人君,因称天子,天子行走之门就是正门,因此称应门。负责守卫、管理应门的官员就是应门史,隶属于天官府司管辖,以后也简称为应门。

5、路门:古代宫室最里层的正门。

扩展资料:

西周诸侯有皋、应、路三门的说法源于《诗经》,唐代贾公彦《周礼疏》对其进行了进一步归纳、确认,而清人陈奂根据《礼记・明堂位》对鲁国宫门的记载,认为诸侯的三门当为库、雉、路。“雉”就是朱雀,尾长,毛色五彩斑斓,可能就是凤凰的原型,那么“雉门”显然带有祥瑞之意。

“库”者,藏兵车也,“库门”显然带有城墙瓮城城门的意思。清代的黄以周也认为诸侯有此三门,但顺序有所调整,变为雉、库、路。我们认同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的说法,即《明堂位》交待鲁国城门,是在表达鲁国作为周公封国的特殊地位,因此鲁国有库、雉、路,其他一般诸侯只有皋、应、路三门。

五门

1.见《标幽赋》。该赋谓:“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针灸大成》:“五门者,天干配合,分于五也。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之类是也。……或以井、荥、俞、经、合为五门。”参见五门十变条。

2.传说古代天子所居有五道门,自内而外,为路门、应门、雉门、库门、皋门。路门也作毕门。

路门:古代宫室最里层的正门。《周礼・考工记・匠人》:“路门不容乘车之五个。” 郑玄 注:“路门者,大寝之门。” 贾公彦 疏:“路门以近路寝,故特小为之。”《北史・周纪下・高祖武皇帝》:“三年春正月壬戌,朝t臣於路门

应门:古代王宫的正门。《诗・大雅・》:“乃立应门,应门将将。” 毛 传:“王之正门曰应门。”《礼记・明堂位》:“九采之国,应门之外,北面东上。” 孔颖达 疏引 李巡 曰:“宫中南向大门,应门也。应是当也。以当朝正门,故谓之应门。” 南朝 梁 柳恽 《长门怨》诗:“玉壶夜郑γ胖厍疑睢! 宋 范仲淹 《明堂赋》:“中阶之前,三公屹然;应门之外,九采察焉。” 清 钱谦益 《寿福清公六十序》:“天子高居九重,应门沉沉,莫可扣击。

雉门:古代诸侯之宫门名。一说天子之宫门名。《礼记.明堂位》“雉门,天子应门。”孙希旦集解引刘敞曰“此经有五门之名,而无五门之实。以《诗》p《书》p《礼》p《春秋》考之,天子有皋p应p毕,无库p雉p路;诸侯有库p雉p路,无皋p应p毕。天子三门,诸侯三门,门同而名不同……《明堂位》所言,盖鲁用王礼,故门制同王门,而名不同也。”《周礼.天官.阍人》“阍人掌守王宫之中门之禁”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王有五门,外曰皋门,二曰雉门,三曰库门,四曰应门,五曰路门。”因泛指皇宫之宫门。

皋门:gāo mén1.亦作皋门。 2.古时王宫的外门。皋o通高。 3.引申为国门。

皋门,远也,天安门为王宫最外的一重门。

库门,库有藏之意,端门库藏仪仗所需配备。

稚门,稚是鸟,引作凤凰,过午门已再非凡间。

应门,居此以应治,太和门治朝之门。

路门,大也,燕朝之门,乾清门,门内即路寝,为天子及嫔妃燕路之所。

为什么古代宫廷禁艾灸

据分析其中有二个原因,一是,艾灸疗法来自民间,宫廷认为其出身低贱,不耻使用;其二也是最大的原因,是封建王朝以皇帝都是龙的化身,认为艾灸疗法灼伤其高贵的身体为大不敬,故大大打压了灸法的发展。反而前几个朝代(战国,三国,晋,唐,宋,明),灸法都是受到很大的重视的。

道光帝在其继位第二年(1822年),一反历代于太医院中设针灸为专科之沿习已久的常例,以及历代君主等权贵受惠于针灸之明证,下令云:“针灸一法,由来已久,然以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太医院针灸一科,着永远停止”。 

清代道光皇帝在位的第二年(公元1822年),突然下令在太医院废除针灸科,至于原因却始终是一个谜题。然由于周左宇家祖上曾做过道光帝的御医,对于此事缘由在周家便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据“台北易经学会针灸班上课录音档案”中记录,周左宇先生曾于授课时述说,当年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才使得道光帝突然下令太医院禁止针灸。

以下是周左宇先生于课中口述的文字:“当年道光皇帝在午门骑马摔下来不能动弹,屁股痛得不得了,腿不能动。当时的一位针灸师给道光皇帝扎了一针环跳穴,一针下去,道光皇帝就吃不消了,认为该针灸师想行刺,下令将其杀了。

因环跳穴一针下去效果直接感觉电到脚心,当时太医院提点被叫去面圣,便请问道光帝:“万岁,这是怎么了?”道光皇帝就说:“他想杀我,让我脚底下都麻了。”太医院负责人则说:“启禀万岁,这一针就是这样子的,他怎么可能会行刺呢。”道光帝说:“是这样哦,这种针以后不能用哦!这受得了吗?病人受得了吗?不准用!”随后便下令从太医院废除针灸科。

在宋代的时候,从皇帝到王公大臣,到底层的老百姓,都使用艾灸的。

一周热门